——中国有线青年以“优质零秒”护航全国两会安全播出
当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新时代“青年力量”之际,中国有线青年身着工装,昼夜巡护在万里光缆之上,以“信号零中断、内容零差错、传输零时延”的金标准彰显青年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信号卫士”,他们将青春融入每一帧传输画面,书写着属于“党媒政网”的铿锵誓言,让青春的脉搏与强国伟业的节奏同频共振,在细微之处闪耀着科技报国的青春光芒。
3月11日,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中国有线青年以“优质零秒”护航全国广播电视安全传输,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国家青年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殷切嘱托,在光缆巡检、信号调度等岗位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用行动诠释“党媒政网”的使命担当,成为新时代广电青年的生动缩影。
一、国干中枢里的“数据守夜人”
凌晨3点的首都北京,国家广电光缆干线网(以下简称“国干网”)首站网管监控大厅灯火通明,值班长刘铭紧盯着屏幕上的信号流图,代表光缆运行状态的绿色光点如星河般规律闪烁,纤芯中奔涌的数据洪流承载着亿万家庭的声画期待。他的工位旁,保温杯里的浓茶已续了六次,监控日志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是这支“国家青年队”连续十天保安播的无声誓言。
“我们的每一步都踩在信号传输的‘心跳’上。”刘铭轻触屏幕,调出全国各省核心节点的实时数据。8天前,他们根据《国干网信号传输操作规范》,果断处理了昆明至南宁段光缆损耗异常,团队连夜启用备用路由,将隐患消除在两会重要保障期前3小时。这本被称为“黄金标准”的手册,如今已收录了10余次应急案例,封面上“零事故”的烫金标识,映照着机房24小时不灭的灯光。
当被问及再次圆满完成重大保障任务的感受时,他侧身望向值班员张斌,两人相视一笑,眼底流转着无需言表的默契。是啊,他们的职业生涯里鲜有惊心动魄的“高光时刻”,只因每分每秒的“零事故”坚守,早已化作无需提醒的身体记忆。
二、长江腹地上的“信号摆渡人”
在布满光纤的机柜间,国干网武汉网管中心消防演练的警报声骤然划破宁静!肖念、雷坤鹏、杨威三位青年如离弦之箭,在检查防毒面罩气密性、测试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压力等准备工作完成后迅即开展设备抢修......每当提及两会前这场应急演练,虽井然有序,但肖念的额头仍会不自觉地泛起细微的汗珠,他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工具包里那三副爬满“皱纹”的工具,它们见证了无数次应急演练中精准而迅速的操作,更印记着十几年间为各类业务调纤、各大安播保障而增添的岁月痕迹。
“我们的战场不在聚光灯下,在每根光纤里。”肖念轻触着纤芯接续点,那里的温度始终恒定在23°C,这是五位驻扎在武汉的国干人用技术精度守护的“民生温度”,更是国干网安全传输追光者跨越代际的使命接力。
暮色浸染江城时分,晚风轻叩国干网武汉网管中心的窗棂,电子地图上跃动的光点与长江的渔火遥相辉映。何洪波轻抚控制台,对身旁的徒弟们感慨:“20多年前,我的师傅在这熔接首条干线光缆。如今,华中九省的光节点已连成星河,我们守着‘零中断’的承诺,把两会声画送进武陵山区、三峡库区、海岛边疆。”
三、碧海边疆处的“光缆巡礁者”
在国干网海南中心机房,29岁的技术骨干王洪俯身检测设备参数,指尖在按键间飞速跳跃,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图与北京主会场实时同步。
这是王洪驻守国干网海南中心机房数字电视平台的第9年,从接收机、复用器到IPQAM设备,每一处光缆节点都记录着他从青涩到沉稳的足迹,也见证着中国数字电视从ASI到IP时代的十年跃迁。在IP化平台的支撑下,海南省18个市县、200余万用户的电视画面里,人民大会堂的国歌声与南海潮声共振,浪花与掌声交织成跨越时空的“信息礁石”。王洪说:“他和团队的任务就是让天涯海角的渔村和首都人民看到的必须是同一片‘数字晴空’。”
南国的月光洒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光缆在此潜入深蓝,向着更远的礁盘延伸,信号在孤独中热闹奔腾,拼接起中国广电网络的升级图景。
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代又一代中国有线人用青春校准着时代的刻度。他们或许不曾出现在新闻镜头里,但每一条清晰流畅的直播画面、每一秒永不消逝的信号电波,都在为这段跨越山海的守护写下注脚——光缆尽头的万家灯火,终将记住这些无名者的温度。